我國在上世紀中期的軍事實力與現在相對比,實在是落后了一大截。這種落后不單單是指陸空領域,海軍方面較同期大國相比,也顯得比較落后。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70年發展的我們,軍事實力實現了大躍進,直接成為世界前三的軍事強國。不管是將陸地領域還是空中領域提出來,我軍的軍事裝備已經足以躋身世界頂級水平?,F在得美國不敢輕易試探中國的底線,就是因為我們擁有別國不敢輕視得軍備,尤其是殲20戰斗機和東風系列核導彈,完全可以說是震懾國際的裝備存在。就是談論海洋領域我們也是完全不怕的,我沒我們不僅擁有驅逐艦、核潛艇等,更有相當令人矚目得,號稱“海洋霸主”的航母。
我們經常會在軍事欄目中看到進行遠洋航行遼寧艦,這是我國第一艘服役的航母。最開始的時候,每當遼寧艦出海以后,航母上的技術人員就發現,航母尾部總會有大量的魚群尾隨,無一例外,甚至在魚群中還有鯊魚的存在,這使得技術人員無一不驚嘆。當時還有好一部分專家對此事做了細致研究,這才知道這種景象發生的原因——由于航母龐大的體積,還有遼寧艦需要經常下海航行,因此船身周圍就變成了寄居生物絕佳的生存場所,這就吸引來了眾多魚群賴以生存。對于航母比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如此龐大的遼寧艦要在海上航行,就要依仗大型螺旋槳運轉推動,否則它在海上是無法行動的,而當巨大的螺旋槳開始運轉以后,形成的巨大漩渦會將周圍的魚類卷入其中,那些尚有余力對抗的可能就被打傷了,一些無力反抗的魚類可能就會變成一堆碎肉。因此在航母出海時,我們總能看到航母尾部形成一條紅線,這些都是再寫魚蝦的鮮血,而聞味而來的鯊魚自然會跟隨著航母來進行捕食了。
之前很多人都覺得鯊魚跟隨航母的景象十分的好玩有趣,然而在了解了其中的原因以后,很多人都開始重新考量這種景象。有一說一,岸邊游弋的游艇通常都會在螺旋槳尾部安裝隔網,保證魚類不會直接因為撞上螺旋槳而喪命。但是對于航母而言,其龐大的體積,使得這種方法無法在自身得以使用,但是能夠保證游艇等中小型船舶解決這個問題,也算是一種努力保護自然生物的方法了。就現階段的努力來說,各國雖然還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尋求到只管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是在避免螺旋槳傷害海洋生物的問題上,所有國家都在絞盡腦汁,廢寢忘食地做研究,就是為了將這種影響降到最低。而我國現階段對于這個難題,正在研發新型汞噴推進技術和低電磁波技術,一旦成功,這個問題就不再困擾我們了。
或許大多數人都覺得,軍艦、航母等軍事武器裝備的活動對海洋生物造成了太大傷害,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真正對海洋生物造成傷害的,當屬人類商業性捕殺的數量,就連海洋一霸的鯊魚,也經常會因為鰭而遭到獵殺。當你在餐桌上點一盅魚翅湯時,就有可能因為一頭鯊魚因此失去它的鰭。可憐的是,鯊魚以其龐大的身軀和強勁的攻擊力,身為海洋頂級獵食者幾乎就不存在天敵的說法,卻敗給了渺小的人類。鯊魚對于海洋生態平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捕食掉魚群中不夠健康和過多的魚類,然而人類活動的日益加劇導致鯊魚的數量銳減。我們常常會在電視上看到保護生物的廣告,其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我們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努力踐行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