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王
在國人的投資思維里,不管你是炒股,還是玩金融理財產品,或是通過創業、做生意的方式發家致富,賺取的錢除了存在銀行一部分,還會拿去買房。
把房子當成一種最為可靠的保值資產。
這種理念已深入人心。有很多炒房客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持續把房價推高,成為普通人很難觸碰到的資產。隨著房價上漲速度越來越快,就會存在“泡沫”效應,帶來巨大隱患。
如果觀察過,日本與美國的樓市,會發現,它們都是被泡沫影響的鮮活案例。
上個世紀80年代后的日本,金融政策寬松,導致大量資金瘋狂涌入樓市,加之政策支撐與扶持,日本國內房價一路飆升,瘋狂背后卻是“泡沫”激增,最終讓日本經濟陷入崩潰。
美國亦如是。為了盡快調整節奏擺脫對樓市的依賴,日本、美國紛紛主動戳破樓市“泡沫”。因為,如果不戳破,貨幣超發在短期內可以制造繁榮,但長期會造成貨幣貶值的嚴重后果。
所以國內現在也有一種聲音,中國房價如果在持續走高,可能會走上日美老路,但是我們會不會走它們老路?其實,并不會,國家早就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p>
所有炒房行為在國內都會得到抑制,近年,政策已經見了成效。雖然有些地方還是高價,但上漲速度和過去幾年完全沒法比,且房子現在的流通性非常差,并不好賣。
不過房價雖然漲幅速度慢了,但有些地方還上漲的,對于如何繼續控制房價等問題,最近很多專家紛紛發言。黃奇帆先生認為,“房價漲得高,主要是地皮價格被炒上去了。”
黃老先生,說的很有道理,一般房價是地價的2倍左右,如果地價飆升,房價自然跟著飆升。因此,在黃老先生的觀點里,他覺得,要控房價,要先控地價。
經濟學家陳平先生分享了一些不同觀點。他認為,樓市出現“泡沫”是混淆了屬性的概念。他認為人們之所以瘋狂買房是因為通貨膨脹,導致人們不得不通過買房來讓資產保值。
他覺得,最開始大家買房是為了保值,但由于樓市最大問題是沒“房產稅”,導致很多投機客、炒房客紛紛涌入樓市,實體錢難賺,都跑來樓市賺錢,導致房價猛升。
也就是說,陳平先生的觀點是要抑制房價,較好的方式是“房產稅”,一旦“房產稅”開始實施,那些炒房客、投機客就要考慮房產交易的成本與流通性,會一定程度抑制炒作行為。
有一點是無法否認的,國家調控力度不會減小,只會越來越大,房子未來會由投資資產變成居家住所。保值屬性與增值屬性都會逐年減弱。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就很有先見之明。
所以,他才會經常說,要盡早把手里房子賣掉。一旦房子失去投資價值,對很多普通人來說也是件好事,必定還有更多人因沒有房子,而沒有一個穩定的家。
那么,對于房子的問題,大家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覺得房子未來還有投資價值嗎?歡迎下方評論互動,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