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這個青稞點頭、牦牛滿坡的地方,高寒陰濕,冬季漫長。獨特的地域造就了獨特的民俗民風和信仰,相較于周邊地區都有著特異的精神特質。
甘南的秋天
我喜愛旅行,也一直認為,“旅行是發現和遇見的藝術”,很多美好,可遇不可求。你只有經常旅行,在路上,才有可能發現常人難以見到的美景,才有詩意和遠方。
甘加草原
駕車順著夏同公路使勁地往達力加山頂爬。這里山高路陡,彎多路險。雖值五月,山上卻似冬天,陣陣寒風從窗邊掠過,倒叫人十分愜意。越往高處,景致越加旖旎。站在山頂,為達力加山的氣勢和壯美而感動,最讓我感動的還是甘南草原磅礴大氣的云海。舉目望去,云海滾滾涌來,云霧隨著氣流上下涌動,如同一瀉千里的急流涌入溝壑,淹沒了茫茫草原。云海在我雙腳之下翻騰,伸手可掬,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漢代八角城
近幾年到甘南旅游的人,都會錯過遺落在甘南州甘加草原上的漢代八角城遺址和白石崖這個景點。這個景點知道的人很少,也沒有宣傳,游人很少前往。但八角城遺址從漢代建成至今,保存非常完好,且這里自然景色壯美無比,隱藏在高山草原之中,草原是油綠油綠的,天空是干凈湛藍的,大山是綿延翠綠的,白石崖灰白色的山體映襯在綠的山體中非常吸引眼球,值得一看。不過近期八角城在修繕維護城墻,在山坡上還修建了棧道和觀景臺。與幾年前的八角城相比,失去了滄桑和厚重感,多了幾分商業氣息。
拉卜楞寺
黃昏時分的拉卜楞寺,在這片靜謐的天空下,像一個安詳和藹的老者,靜臥在這山谷之中,注視著這片高原上的兒女和那些慕名而來的人們。佛塔外部的金光,順著夕陽照過來的方向,在視線的盡頭匯聚成一道道耀眼的光芒。
我跨過大夏河上的小橋,爬到拉卜楞寺對面的山坡上,整個拉卜楞寺盡收眼底。坐在巖石上俯瞰拉卜楞寺又是另一番景象。夕陽灑在金色的寺頂上,熠熠生輝,莊嚴神圣,藏傳佛教寺院的美,不僅僅是建筑風格的獨樹一幟,艷麗的色彩搭配也讓它更加的醒目。拉卜楞寺主建筑群背依鳳山,面對龍山,大夏河從寺院前穿流而過。
米拉日巴佛閣
游覽完拉卜楞寺,驅車到達了海拔2898米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春季,合作市的周圍山坡上看不到蔥郁的小草,它不像冬天那樣寒冷,也不像夏天那樣炎熱,此時的甘南,溫柔清新而又具有活力。進入合作市區,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干凈的街道,當然還有那色彩絢麗高大莊嚴的米拉日巴佛閣。
米拉日巴佛閣
合作市漢、藏、回等民族混居,佛教寺院和清真寺并存,不同的種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信仰,在這個城市交融滲透而又彼此獨立。你做你的禮拜,我曬我的大佛;你吃你的清真,我享我的酥油,互不干擾,互不介入,和諧與融洽,都盛放在了這個城市里。
郎木寺
近幾年,人們從美麗的甘南草原結識了一個有著少女夢幻般美麗的地方——郎木寺。很多人一聽“郎木寺”,便認為它就是一個寺院,其實不是,它是一個純凈的小鎮。她沉靜安詳,空中彌漫著佛香。極目遠眺,晨霧裊裊,人們仿佛漂游在天空的仙境。春季的仙女小鎮冬天還未完全退去,早晨還是很冷。懶散的太陽睡眼惺忪,不僅透出它的光芒,這更加增添了郎木寺的幾分神秘色彩、通向山頂的彎曲小路上,晨練的人們沿著小路,開始了一天的修行。
郎木寺
小鎮有名,寺院有名。郎木寺,甘南草原的一張名片,把簡單、善良和信仰,烙印在每一個朝拜者的心靈。甘南,這是一個離天堂很近的地方,她就像是一個深藏在閨閣多年的少女,純凈無暇、笑靨生輝。
郎木寺
沿著峽谷溯流而上,空氣里混雜著泥土和芊綿的青味兒,迎面盡是爽冽的鄉野氣息。我寫不出郎木寺的靈動,它美得本來就是一幅擱在走廊里的畫。
扎尕那
第一次進入扎尕那就遇到一場大雨,而雨后的扎尕那空氣格外清新,景色也更加凸顯世外桃源的仙境特色。雨后的扎尕那云霧繚繞,宛如在仙境,空氣中彌漫著沒有任何污染的花草的芳香。尕那山位于甘肅省迭部縣益哇鄉境內,屬迭山山脈。海拔高度3970米。扎尕那山山勢奇峻、景色優美,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這片世外桃源雖然早被洛克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
則岔石林
則岔石林位于碌曲縣南部,距縣城五十公里,其地山勢巍峨陡峭,石林屹立云中,流水清澈見底,林木茂密蔥郁,有眾多珍禽異獸棲息出沒則岔,藏語稱“則倉”,“則”意為羚羊,“倉”意為家(另有窩、巢穴之意),連起來解釋就是羚羊的家園。因當年有人把“則倉”譯為“則岔”,久而久之,就成為通稱。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珍禽異獸數不勝數,而人們視為高原精靈和吉祥之物的羚羊則滿山遍野,故得名為“則倉”(則岔)。
唐克黃河第一灣
前往九曲黃河第一灣的山路蜿蜒曲折,山隨路轉,山路彎彎,車窗外不變的永遠是那一片濃得化不開的綠,就是在這樣一個下午,一個日落黃昏,我來到了位于若爾蓋草原西南端的“九曲黃河第一灣”。九曲黃河第一彎雖然沒有壺口瀑布那種氣勢磅礴和劉家峽的濁浪滔天,也沒有秦、晉峽谷那種驚濤拍岸的粗獷和奔放,更沒有豫、魯兩岸高出地表的堤岸,但那猶如一道道流暢的飄帶,卻有一種美的叫人心醉,贊嘆不已的婉約、細膩、溫柔和情意綿綿。
唐克黃河第一灣
黃河,發源于青海的巴顏喀拉山。自西向東流經四川若爾蓋大草原,與這里的白河交匯在一起,又折轉青海,便形成了優美的九曲黃河第一灣,最后流經數省奔向茫茫無際海洋。彎,不止是河流或者道路,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沒有直線。看過九曲黃河第一灣,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所有的彎,最終都是為了前行。
炳靈寺
位于永靖縣城西南35公里的大小積石山。積石山雖然地處西北高原,但風景獨好。炳靈寺石窟就開鑿在黃河右岸的小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
八坊十三巷
沿著黃河,穿過公伯峽來到了臨夏。臨夏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之一,這里也是西北美食薈萃之地。臨夏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美食有辣子雞、手抓羊肉、桶子肉、油炸干果、馓子、油香、鍋盔、河州包子、羊肉面片、涼面、兔耳朵、攪團、撒飯、扁食、雞腿面、面茶等。我來臨夏主要想品嘗當地美食,順道買些東鄉手把肉帶回家,再到八坊十三巷和東公館轉一轉。
八坊十三巷
八坊十三巷。這片由清真寺、教坊和商業、生活街區組成的地方,既能觸摸到歷史的滄桑,也能嗅得著時代的芳香。我喜歡八坊十三巷這種拐著彎的街。一眼望不穿,就有了期待和猜測。景,也是一步一景的好,一覽無余,就不誘人了。情呢,也是顯山不露水的好,給一份留一份。一點一點地給,到最后,還留點給自己。
沿著清清黃河水,一路行駛在永靖縣的碧水丹山之間,山路兩邊是紅色砂巖經風化水蝕形成的丹霞地貌。沿途又有豐富的高原生態和文化資源,每一處細節,都是不容錯過的世間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