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別名秋浦,為皖江城市帶的一座小城,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池州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旅游城市,為皖江首選,享譽國內外的理想旅游目的地。這里一年四季風光優美,不僅有知名的九華山,還有隱藏在深山之中的徽派古村落。眾多文人雅士都曾在此駐足尋芳,留下了千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為池州贏得了“千載詩人地”的美譽。今天就為大家說說位于池州一個很紅的古村落-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位于東至縣花園鄉的深山峽谷中距縣城30余公里,三面環山古寨按八卦形沿河流依山而建,地形奇特,山、水、民居巧妙結合。古村由于位置比較偏僻、交通不便,長久以來都與外人少有聯系,直到2014年10月才通鄉級公路。正因為這樣,古村得以完整地保存元代的碉樓、明代的大城祠,還有眾多的明清古建筑。
南溪古寨,這里生活著170多戶匈奴部落族后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村寨。因為村子的原住民幾乎全部姓金,所以又被稱為金家村。從村子中保存完整的金氏族譜中可以看到:村民的始祖為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公元前121年,金日桔為駐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唐朝末年,金氏祖先金僑公為了躲避黃巢戰亂,親率族人從徽州黃燈遷到此地開發定居,至今已有1130多年。
走過兩座古老的石橋,便來到古寨的面前。雖然隨著旅游時代的到來,村子也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古村落,但是到這里的游客并不多,不大的停車場上基本上是空無一物。會源橋,在村口的千年古樟下,古樸典雅,為寨子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橋下有條小溪,名為玉女河。橫跨玉女河上除了會源橋,還有奎辟橋、中興橋,這三座橋被村中人稱著“進村三把鎖”。
沿著村里的青石鋪就的小路穿梭在弄巷里,村寨是按照“八卦陣圖”建成,內有99弄88溝,弄弄相通,溝溝相連,外人易進難出,易守難攻。村中民居多為徽派建筑,一些老房子歷經幾百年風雨洗禮,年久失修,輕輕觸碰墻體,便會有粉末落下。建于元代的一幢碉樓,仍然保留著些許匈奴民族的烙印。碉樓位于寨子的西南邊緣,碉樓墻體厚實,門窗窄小,閣樓墻面上多有了望孔和槍眼,明顯有著作戰的功能。
村子中最為古老的建筑便是“金氏宗祠”,名大成祠,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整個建筑面積有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有三進院落,99根柱子落地,磚木結構,門楣高大,山墻聳立,天井開闊,明堂寬敞,享堂高大莊嚴。天井庭院寬敞,兩旁有花鳥麒麟浮屠座廂,后廳是祖宗牌位,內懸“南溪鯤化”等匾額,整體組合氣勢恢宏。金氏一族至今還保留著每年正月十三乃祖祭天地、敬拜日月的遺風。
如今生活在古村中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輕人多數都去城里謀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來,還有很多已經在城中定居。許多老宅已人去屋空,有的已成了危房,其中也有不少老宅邊蓋起了新式民宅或兩層樓房。這個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村寨,猶如珍藏在深山中的璞玉,等待被世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