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篇先說一個道理,就是我們腦子當中經常對于那些歷史事實,會有一些框架在。而只要這些框架在,你就會發現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讀得懂這段歷史。所以史學大家陳寅恪先生有一句話,叫讀史要有了解之同情。你不要小看這五個字,在史學界,這五個字非常重要。
啥叫了解之同情???說白了,就是設身處地地想。我們要試圖穿越到歷史人物當時的心境、外在的處境,去重新打量他當時的格局。然后我們要給人性設定一個正常的善惡幅度,然后再重新理解當時的歷史事實。如果有一段歷史事實告訴你,有一個人就是壞,壞得頭頂長瘡、腳底流膿,整個這一段歷史的所有的亂象都是因為一個人壞而導致的。對不起,這段歷史你肯定沒讀懂,或者說你上了那些用忠奸善惡這些框架來寫歷史的人的當。
那今天我們就帶著這種了解之同情,帶著對這種框架的打破,我們來重新解讀一段歷史和一個人,這個人叫魏忠賢,他是明代后期天啟年間的大太監。當然我先聲明,本文絕不是替魏忠賢翻案,因為這王八蛋實在是太壞了,沒法給他翻案,中國古代所有權臣干的那些壞事,什么招權納賄、殘害忠良,魏忠賢全干過,干得還特別出格,可以說是壞人中的戰斗機。
所以后來很多歷史學家說,明代覆亡魏忠賢是要負責任的。你看他前面那個皇帝,萬歷皇帝已經不是什么好鳥了;到了明熹宗天啟年間的時候,經過魏忠賢這么一禍禍,天下糜爛,烏煙瘴氣。所以天啟皇帝一咽氣,崇禎皇帝即位的時候,已經是回天乏力了,所以魏忠賢要對明代覆亡負責任的。
可是這篇文章我們不能這么說,對吧?把歷史記載的魏忠賢的樁樁件件的壞事,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往這兒一列,這就算新視角嗎?那不成《百家講壇》了嗎?我們是一個有自尊心的自媒體,所以我們一定要從中看出一些蹊蹺。
魏忠賢劇照
魏忠賢當政實在是太蹊蹺,今天我們就先給各位報告三大疑團。
第一大疑團呢,是這王八蛋沒文化。你以為當奸臣容易啊?當奸臣也得有才能吧,我們且不是說像蔡京啊、秦檜啊這些大文人、大奸臣,就算是在他們太監窩里,你以為沒文化就能混得好了?人家蔡倫造紙,就為中國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嘛。就算是在明代,同樣是太監,那鄭和下西洋是領導著上萬人的團隊,那需要多大的領導力和決斷力啊,我們且不說別的,來往文書你總得看得懂吧,你總不能被人騙吧,所以至少你得識字吧。
其實明太祖朱元璋就想過一個招,他原來就是覺得太監這玩意兒不能讓他干政,得吸取歷史教訓。所以他就立了一個規矩,說太監不準讀書。這本來挺好的一個規定,但是后來因為這老朱家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們家人特懶,出了好幾個大胖子,明仁宗朱高熾、還有后來的萬歷皇帝都是大胖子。胖他就懶嘛,明代皇帝懶到什么份兒上,連自個兒寫字他都不愿意,更別說跟那個清朝的像雍正那種一天批奏折批好幾萬字那種皇帝,那就更沒法比了。
所以他們后來在宮中搞了一個什么太監制度呢?叫司禮監,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就專門皇帝口授,然后他們來用朱筆來批奏折,搞了這么一個職位。所以那你說太監怎么能不讀書呢?所以從宣德年間開始,宮中就開始設內學堂,好培養司禮監這幫有文化的秉筆太監。
大牛人鄭和
可是魏忠賢不是這么回事,他是半路出家。他原本實際上有家有業,還有老婆,他是河北滄州肅寧縣人,但是太好賭,最后賭得家窮財盡,老婆也跑了就剩一個女兒。魏忠賢欠了賭債,后來就把女兒給賣了,還賭債。后來又欠了一屁股債,怎么辦呢?家里什么都賣完了,有一次洗澡,一低頭,這兒還有一樣東西,這可以割了然后還能有一條存身之路,于是就割了,然后進宮當了太監。
可是你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當太監如果半路出家,第一是非常危險,因為當時你做那么大一個手術,也沒有什么消毒的條件很容易出生命危險,很多人就這么死半道上了。更重要的是,人家當太監都是小時候進宮,在宮中的那種盤根錯節的政治關系當中,人家從小就嵌入,我跟哪個公公,他是哪個公公的人,你還有一個關系的路徑可以依靠。你是大幾十歲的人再進宮,你靠誰啊?你就是灑掃庭除,干一些最苦最累最貧賤的活。所以說白了,魏忠賢進宮并不是一條進身之階,只是他后半輩子的一個飯轍,而且說白了是一條很苦很苦的人生前景,魏忠賢就打算了此殘生的,后來又怎么死蛇翻身呢?這是一不可解。
二不可解,是魏忠賢這個權臣實在當得太囂張了,囂張到遍翻二十四史你從來沒見過這么一貨。你當奸臣嘛,當然是把皇帝哄高興了,對吧?自己稍微低調一點,關鍵是有銀子賺、然后能夠掌權就可以了。你何必天天把自己裝成皇帝呢?你又不是曹操、司馬昭已經有了篡權的能力了,事實上你又沒有。
可魏忠賢真就是這么一貨,他出來的時候別人要喊他什么呢?九千歲,也就是皇帝是萬歲,您稍微少活一點,九千歲,皇帝是萬壽無疆,您呢?永遠健康。他出來身上穿的那個衣服是藩王的服飾,胸口也是一團龍,那是鳳子龍孫才擁有的一個權利。當然他稍微客氣點,身上穿的那個龍少一個爪子。
影視劇里王爺都給魏忠賢跪下了
你要知道,這在中國古代皇權社會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就看明代還有一太監,劉瑾,正德朝的那個大權奸。劉瑾最后怎么被弄死的?當然劉瑾死的特別慘,是被剮了,剮了三天,好幾千刀才死。據說就是因為在劉瑾家搜出了一條玉帶,一個刻著皇帝的一個璽印。當然我其實不太信這個,我們就算這是真的,那也是人家藏到密室偷偷摸摸回家玩的,過點當皇帝癮。
這魏忠賢不是,天天這個大門面就擺在面上,一出去就是上萬人的這種儀仗隊,太囂張了。最后囂張到什么程度?就是全國給他建生祠。什么叫生祠呢?不像別人死了再建生祠,就是您老人家雖然活著,但是您功勞太大,所以你活著的時候就得給你建祠堂,我們都得跪拜。
所以有的時候魏忠賢的生祠建成之后,當地巡撫帶著文武百官跪拜,而且行的叫五拜三叩大禮,距離給皇上的三拜九叩大禮也差不到哪兒去。而且建生祠當時已經是全國的一個風尚,我給大家講兩個給他建生祠人吧,一個是楚王,就是老朱家的王爺,老朱家的鳳子龍孫也不得不給魏忠賢建生祠。還有一個給魏忠賢建生祠的人,那就是更有名了,袁崇煥,很有權利也很得朝廷重用的邊將,也要給魏忠賢建生祠。所以他囂張到這個份兒上,這也不可理解。要么你已經大權在握,隨時準備篡位了,讓皇帝滾下去,你就自個當皇帝那也成。他又沒到這份兒上,但是他又囂張到這種程度,而且天啟皇帝也就聽之由之。你不覺得這很奇怪嗎?太奇葩了吧?
魏忠賢這個人身上第三個不可理解的事情是,古代如果說是權奸就是奸臣,那他可能還有一派官僚勢力,像什么蔡京、秦檜這都能做到。但是太監很難,你去看唐代的那些權奸,包括漢代的十常侍,他們都是內廷和外朝之間的那個尖銳斗爭的結果。太監他所擁有的能量,就是我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在宮內把持著皇帝,我持廢立之權。因為又是皇權社會,你們沒辦法,你也不知道這道命令是皇帝下的還是我下的??偠灾?,在深宮之中我只要把持皇帝,我就能擁有權利。但是太監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和外面的文武大臣尖銳對立,這個在東漢歷史上就特別明顯。
魏忠賢生祠造像
可這魏忠賢不是,魏忠賢不僅在宮內權傾一時,而且在宮外也有無數的士大夫投靠他。有一個人叫馮銓,這個人后來在清朝還當到過首輔,非常厲害。他居然寫詩給魏忠賢,稱魏忠賢為堯舜,這什么意思?堯舜這個詞從來只能是稱頌好皇帝。人家馮銓不管,就這么稱頌魏忠賢。
當然魏忠賢囂張這是一方面,另外就是這個士大夫怎么能這么無恥呢?魏忠賢最顯赫的時候那是爪牙半天下,他不僅在宮中,在外朝他還有五虎、五彪,五虎是五大文臣,五彪是五大武將,還有什么十孩兒、四十孫等等,都是士大夫。而且這些士大夫投靠魏忠賢已經無恥到什么程度?給大家簡單舉幾個例子,因為這種例子實在是太多。
有一個人叫顧秉謙,也是士大夫。投靠他的時候不好意思,像崔呈秀都認這個魏忠賢當干爹,他說我這歲數太大了認他當干爹實在不好意思。那怎么辦呢?想一個絕招,讓自己的兒子去認魏忠賢當干爺爺,說我這胡子都白了,我認你當爹呢,怕你不喜歡,那怎么辦?你看我兒子認你當爺爺這多好,順便你就了解咱倆是什么關系了,對不對?你看,他能干出這種事。
還有一個叫張我續的,當時是兵部侍郎吧,大概是這樣一個官。因為那個什么十孩兒、四十孫這都有名額的,很快QQ群就滿了,又擠不進去。他最后怎么投靠呢,他想了一招,他看自己家有一個丫鬟,姓魏,靈機一動把這丫鬟捧出來,這是我們家魏太太,從此到哪兒都帶著這個丫鬟,他也不說跟這丫鬟什么關系,就是我們家的魏太太,他也不說這個人跟魏忠賢一定有什么關系,但就是在暗示所有的人,我們家這可是魏太太,這和魏忠賢沒準兒有點親戚關系,對我是尊重還是不尊重,你們自己瞧著辦。
影視劇里的魏忠賢形象
當時士大夫已經無恥到這種程度,那請問這又是為什么呢?而且在晚明的時候,我們有點歷史常識的人應該知道,這士大夫是特別以道德相標榜,因為東林黨人特別活躍,大家都要當正人君子,怎么偏偏在天啟一朝這短短這幾年間,出來了這樣的一幫禍害、士林的敗類呢?所以綜合我們剛才講的三大疑團,一個沒文化的人,一個囂張到古往今來無出其右的人,一個以不識字、沒文化,這么囂張,還能讓士大夫集團集體投靠的人,這背后一定有原因。那圍繞著魏忠賢,到底發生了些什么呢?
關注我,文字篇幅有限,下篇文章我們再去穿過歷史迷霧剖析魏忠賢,看是否會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