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部早在2013年上映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從經濟學角度解讀這部黑色童話。
影片開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喬丹·貝爾福特(小喬)富得流油,擁有長島豪宅和性感尤物妻子。時間回閃到1987年,那時的小喬剛進入華爾街一家大公司,成為最低級的一線職員。他的老板馬克·哈納把立足華爾街的秘訣——性和毒品傳授給了小喬。然而待到小喬成為正式股票經紀人,這家公司就在那場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災中破產了。此階段,小喬拿到了相當于國內的證券從業資格,成了正經的證券投資顧問。
接下來,失業的小喬憑著自己的從業資格,在當時妻子的提議下,來到長島的一家小型股票經紀所工作。由于經手的都是非常廉價的股票,這里沒有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小喬就靠著巧舌如簧相當于忽悠小股民的技巧,撈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令小公司的老板和同事驚為天人。
然而,這個部分需要提出的是,首先,這個公司的經紀業務,不是代理買賣紐交所或者納斯達克等上市的股票,而是代理買賣沒上市,或者是在他們自創的草根交易所所謂“上市”的公司股票。
這個在國內相當于你注冊了一個股份有限公司,然后拜托電影中這個公司幫你去賣你的股份,并且不去核實真實情況、股份交易的時候也沒有工商局備案,甚至這個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哪天突然決定停止經營了也是可能的。所以這種股票風險非常大,而且銷售過程中的欺詐成分非常高,同時,因為沒上市的公司很難賣出去自己股份,所以人工賣出去之后,這個公司要給代銷的經紀公司很高比例的傭金。
1、交易的股票——非正經交易市場上市股票
2、發行股票的公司——運營情況無法核實
3、股票交易——風險極大 、有欺詐成分
4、代銷經紀公司——傭金比例很高
所以小喬這邊,在別人開的公司里干得風生水起,自然想要跑出來單干。偏巧不巧,小喬與住在同一棟公寓的推銷員小多交上了朋友,兩人一拍即合,開了這樣一家股票公司,最初員工都是小喬的親朋好友,顯然毒販子有點兒多,而且一看就是錢狠子。有了這套班底,我們脫離故事線,來看本片的內核,首先,你得佩服小喬作為公司的總設計師,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兩個基礎理論:首先就是美國人里面前1%的富人,盡管表面上都很理性謹慎,但私下里大部分都是不可救藥的賭博者,他們無法抵抗賭博的誘惑,即便他們知道有人在賭場里出老千,也不會放棄那些以小博大的機會;其次,那些對性充滿狂熱、智商很低的年輕男女們,可以經過系統培訓,變得極具華爾街的風范。他們在跟客戶聊天時,會讓對方感覺是在跟資深銀行家交流,降低防備,不假思索地購買你的產品。
基礎理論1——美國富人的賭徒心理
基礎理論2——低素質銷售的可塑性
可以說,這兩個理論顛覆我們的傳統認知,一,是社會精英的韭菜不好割;二,是能夠說服客戶的金融銷售,需要專業和信譽,沒法速成。
而在小喬眼里,這完全是胡扯:社會精英貪婪起來的德性,比底層人民更甚,而只要掌握包裝和營銷套路,就能讓他們乖乖入甕。
理論框架搭好了,我們再來回望小喬依托的這個天然行騙領域:就是前東家所專注的粉單市場,在這個柜臺交易市場里掛牌交易的股票,既不用提供財務報告,也不需要定期披露信息,在此上市的公司大都是有這么幾個特點:股價低于5美元(多數只有幾分錢)、暴漲暴跌、信息嚴重不對稱、而且容易被經紀商操縱。
于是,小喬選擇在這個無法無天的領域,施展自己的銷售理念。最多的時候,小喬公司招募了1000名員工,瘋狂地給潛在客戶打電話,推銷股票,賺取豐厚的傭金,(最高可達股價的50%)。然而小喬的胃口遠不止如此,他除了推銷別人家股票的業務,還發明了一種拉高-拋售的手法,在我們俗稱的坐莊,只不過這種坐莊的控制力更強:既控制了籌碼,又控制了大股東,還控制了散戶買賣的節奏。
在電影中,小喬對麥登女鞋就使用了這么一波騷操作。我們總結一下他的大致六步流程。
第一,創造IPO的公司: 小喬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向客戶銷售“一只潛力無限的公司股”。而從事設計和制造女鞋的麥登鞋業滿足這個條件:你可以把他吹噓成下一個阿瑪尼、Jimmy Choo或者香奈兒,反正暫時沒法證偽。
第二,就是控制籌碼: 計劃的關鍵是預先控制足夠多的股權。美國證券法只準小喬公司這樣的承銷商持有5%麥登鞋業的股票,為了繞開這種監管,小喬先以每股4美元的價格發行給中間人,然后以每股4.25美元的價格偷偷賣回來,最終他們控制了85%的股份。
第三步,找好接盤方:電影中接盤的,自然是小喬公司培育好的韭菜—散戶。小喬的銷售人員會讓散戶們在一兩個IPO項目上賺點兒小錢,贏得散戶們的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小喬的銷售人員就會告知這些客戶:我們這兒有一個大項目,這個麥登鞋業的發行價為4美元,但上市后肯定能漲到20美元,而我可以幫你拿“打新”的額度。很多客戶聽了高興壞了,立馬打過來100,000美元,等待新股發行。通過這種手段,小喬能大致的估算出韭菜們有多少購買力。
接下來,變換誘餌:在IPO前不久,銷售人員會打電話告訴客戶:麥登鞋業的IPO太火爆了,4美元一股的打新額度很少,不過一旦股票開始上市交易,我可以幫你盡快按照“市價”買入。很多客戶以為這個“市價”只會比4美元高一點,反正錢已經打過去了,因此就同意了,只有很少人會拒絕。
于是,到第五步,小喬開始操縱市場: 股票IPO后,小喬就開始拉升股價,目標價位是通過倒推計算得來:假如貝爾福特想拋售手上的100萬股,而小喬的客戶的購買力大概估算是2200萬美元,因此需要把股價從每股4美元,一直拉升到每股22美元,然后賣給他們,入賬2200萬美元(成本可能只有幾毛錢)。
在粉單市場,拉升股價的方式比大型交易所簡單得多。最簡單的方法是“對敲”:在Stratton自家賬戶之間自買自賣,但這種方式太明目張膽。由于控制了麥登鞋業的大多數籌碼,貝爾福特可以通過小額市場訂單慢慢地推動股票上漲,一路漲到22美元的目標價格。
最后收割韭菜的時候:當股價漲到22美元時,小喬公司全面執行客戶委托的買單,也就是把2200萬美元全部投進去,買入100萬股,而小喬控制的那些“老鼠洞賬戶”幾乎是唯一的賣家,2200萬美元轉入了貝爾福特的腰包,于是就有了電影里的慶祝時刻。
那些花22美元買了股票的客戶,如果想在市場里賣掉,就會發現根本賣不掉,甚至跌破發行價4美元都沒人要。就這樣,通過看似公開的市場交易,財富實現了轉移。
至于全片的故事,大家可以拿出來重溫。其中還涉及洗錢的過程,講述了小喬如何把非法獲利,轉到二婚老婆她英國姑媽的瑞士賬戶上,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我們有機會借其他影片詳談。
《華爾街之狼》改編自喬丹·貝爾福特所寫的同名回憶錄。簡單概括就是:在一個合法的交易場所,通過隱秘操縱交易品的價格,把普通投資者腰包里的財富,轉移到騙局設計者的錢包里,并讓受害者感覺“自己投資水平不夠所以虧錢”,下次還來。是不是聽起來耳熟?還是那句老話說得對:全球騙友是一家,套路不分你我他。請大家謹慎投資,謹防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