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本月15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英國預算機構最新預測顯示,英國經濟今年可能萎縮14%以上。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國的GDP將出現300年以來的最大降幅,"這種場面在和平時期從未見過,債務在幾乎所有的情況下,都超過了GDP的100%。"
英國預算機構給出的預測并不夸張,在上個月的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顯示,英國經濟今年的萎縮幅度可能會超過10%。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原因是英國首相約翰遜玩大了,脫歐加新冠疫情"套餐"給英國的經濟造成了重創,現在單憑英國自己,想要走出這場300年都沒見過的經濟危機,完全是天方夜譚。
英國脫歐是大勢所趨,換約翰遜當首相就是為了能夠脫歐,只是脫歐的這個時機給英國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剛跟歐盟切割完,新冠肺炎疫情接踵而至。單說這個抗擊疫情的過程,英國是否身在歐盟,似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歐盟當中的幾個主要國家應對疫情的表現都非常糟糕,尤其是在意大利淪陷的時候,歐盟的表現就像是大家都脫歐了一樣。
真正對英國產生重大影響的是,當大家走出疫情的陰霾,準備重新起飛的時候,沒人帶著英國玩了。雖然歐洲成為疫情"震中"之后,歐盟如同一盤散沙一樣,但現在大家都走出來了,當需要搞經濟的時候,能讓各個成員都得到好處的時候,大家又團結在了一起,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抱團取暖的歐盟還是那個全球數一數二的經濟體。
歐盟不會因為少了一個英國就一蹶不振,因為英國自始至終都跟歐盟不合拍,而英國沒有了歐盟這棵大樹,影響還是不小的,在脫離歐盟之后,英國的戰略就是抱緊美國大腿,將所有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了美國身上。
然而美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靠譜,直到現在,英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協定仍然沒有達成,為了能夠盡快達成協定,傳言英國甚至想要降低醫療和食品安全標準。而更加可悲的還不是這些,真正讓英國感到絕望的是,美國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按照英國的計劃,脫歐之后再跟其他多個重要經濟體進行談判,這沒有錯,錯就錯在把美國放在了第一位,并且把所有精力幾乎都耗費在了美國這里,而跟其他經濟體的談判進度非常緩慢,如今美國的經濟也垮了,搞得英國措手不及。
實際上,英國最應該優先選擇的合作對象還是歐盟,不管之前是否合拍,起碼合作了那么久,并且在地緣位置上,也是這些老伙計能夠給到英國最快最直接的幫助,而約翰遜始終想的都是徹底跟歐盟劃清界限,結果現在搞得自己舅舅不疼姥姥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