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京最著名的旅游景點,則非“夫子廟”莫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景區以夫子廟古建筑群為中心,以十里秦淮為軸線,分布著數量眾多且人文底蘊深厚的景點,深受中外無數游客的喜愛與歡迎。
夫子廟的歷史非常悠久,且在六朝時期的夫子廟就已經相當的繁華,尤其是烏衣巷、桃葉渡、朱雀街等地,皆是當時的名門望族、世家大族的聚居之地,因此有著“六朝金粉地”的美稱,時至今日,這里依然非常的熱鬧繁華,建筑古色古香,游客絡繹不絕。
去夫子廟游玩,許多人往往會忽略到一個小景點,它就是“烏衣巷”。從天下文樞牌坊沿著石板路,穿過橫跨在秦淮河上的文德橋,再繼續前往約50米就來到了烏衣巷,粉墻黛瓦的建筑、青綠色的“烏衣巷”三字,看似普通,誰曾想歷史上這里可都是世家大族聚居之所。
烏衣巷入口處有一塊碑刻,上面是草書碑刻的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詩篇《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時期的烏衣巷一度淪為廢墟,以此詩來感慨滄海桑田、世事變遷。
烏衣巷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其一是因三國時期這里曾是禁衛軍的駐地,而士兵們大多身穿烏衣,由此而得名;其二是因東晉時期王謝兩家世家大族聚居在此,其家族子弟大多身穿烏衣以彰顯身份尊貴,由此而得名。
歷史上,除了唐朝時期,其余時期的烏衣巷皆非常的繁華,完全可以用門庭若市、商賈云集來形容,從這里還走出了許多的歷史名人,比如王羲之、王獻之、謝靈運等,雖然如今這里沒有了往日的繁華,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條小巷子,但其文化底蘊并沒有因此而遺失。
烏衣巷并不長,從入口進去到出口走出,不過百步。相比前幾年,烏衣巷內的景色明顯要更為精致一些,記得四五年前到這里時,給人的感覺還有些亂糟糟的,墻壁上也未見關于烏衣巷的一些介紹,也許是這幾年在歷史挖掘中發現了許多事跡,但南京并未因此而大肆宣傳。
步入烏衣巷,除了建筑古色古香外,給人的感覺非常的普通,往日的王謝兩家名門望族的門頭也并未尋見,只有一座“王導謝安紀念館”大門敞開,不過需要單獨購買門票方可入內參觀。
居住在這里的王導和謝安為當時非常顯赫的宰相家族,王導曾輔佐創立了百年歷史的東晉王朝,謝安則在指揮淝水之戰中取得了以少勝多、大敗符秦百萬大軍的光輝成就。
快走至烏衣巷出口時,可以看到一口古井,為“烏衣巷井”。據悉,烏衣巷井挖掘于清代時期,井欄為青石材質,井的內壁是用青磚壘砌而成,時至今日,古井保存的非常完好,甚至上面的十二道繩痕依然清晰可見,見證了其數百年的滄桑歷史。
轉身走出烏衣巷,便來到了比較繁華的街道之上,相比烏衣巷,這里要更為繁華,且商鋪林立,游客絡繹不絕。不過,最近由于特殊原因,來這里游玩的人顯然比往年要少很多,人少了,景色看起來也更美了。
不知道,你到南京夫子廟旅游時,有沒有去過或聽說過這條千年古巷“烏衣巷”?對這條古巷子有什么印象?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