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省修改了航空自衛隊的緊急起飛標準。
多家日本媒體19日援引數名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考慮到日本和中國在“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問題上存在激烈沖突,日本防衛省修改了航空自衛隊的緊急起飛標準,從去年年初開始對從中國福建省空軍基地起飛的所有軍機,大幅加強應對舉措,包括立即讓日本航空自衛隊那霸基地的戰機起飛應對等。日本輿論認為,監視中國軍機動向之舉可能造成兩國間的軍事摩擦風險加大,為避免偶發性沖突,兩國進行對話成為當務之急。
解放軍殲-10型戰機
日本《東京新聞》19日稱,日本防衛省此前只有在發現雷達上明確顯示可能侵犯領空的信息時,才會讓航空自衛隊戰機緊急起飛進行應對。不過,鑒于近年來越過“防空線”(為了不讓中國軍機進入北緯25度至26度之間的“尖閣諸島”領空,航空自衛隊把北緯27度設為“防空線”)的中國軍機數量激增,日本防衛省已把應對1架中國軍機的航空自衛隊戰機數量由原來的2架增至4架。
日媒還稱,中國軍方已把位于浙江省的軍機基地改到距離釣魚島更近的福建省,并急速推進配備殲-11等現代化戰機。因此,日本防衛省認為有必要針對從福建省起飛的所有中國軍機采取緊急起飛標準,才能立即讓日方戰機從那霸基地緊急起飛,阻止中方軍機進入“尖閣諸島”領空。據悉,沖繩縣那霸基地距離釣魚島約410公里,F-15戰機需要飛行約25分鐘才能抵達。而位于福建省的軍機基地距離釣魚島約380公里,殲-11需要飛行20多分鐘。
解放軍殲-11戰斗機資料圖
此外,為監視中國軍機的飛行動向,日本航空自衛隊還將全天在東海上空執勤,這是以前沒有過的。共同社稱,日本航空自衛隊將靈活運用宮古島分屯基地的雷達和點破探測器等。除夜間以外,平時在東海上空投入不多的1架E-2C預警機和空中警戒管制機,將負責搜集情報和警戒監視。日本防衛省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針對中國軍機的緊急起飛次數為638次,2019年為675次。
除提升自身應對能力外,日本還在強化與菲律賓的合作力度。日本《產經新聞》早前報道稱,為加強對中國軍機在東海和南海上空飛行的監測力度,日本政府正在研究與菲律賓共享有關中國軍機動向的雷達信息。
有分析人士認為,日本防衛省修改緊急起飛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中國軍機在合理合法范圍內正常巡航的一種挑釁,特別是派日本戰機跟隨、監測中國軍機的飛行動向,不外乎是把中國當作假想敵,挑起并炒作東海和南海議題。日方舉動很有可能導致兩國軍機擦槍走火。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學者李成日1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日本有關舉措并不令人意外,畢竟日本在外交戰略上通常都是跟著美國走,在當前中美關系低迷的背景下,日本必然緊跟美國步伐。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安倍政府也需采取對華強硬政策來轉移民眾關注焦點,提升支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