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復交”,是眾多考生夢寐以求的最高學府。
但是這幾天被上海一所中學的高三畢業生嚴一粟刷了屏。
這個常年位居年級前列、高考618分的“學霸”在填報志愿時,做出了不同尋常的選擇。
他婉拒了來自北大、清華等頂尖名校的邀請,毅然報考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英才學院的探測制導與控制專業(航天方向)。
“學航天,非哈工大不去”
高考618分,全市排名前50,嚴一粟卻婉拒了北大清華的橄欖枝。
嚴一粟最終報考的是哈工大英才學院,專業為探測制導與控制(航天方向)。該學院招生不超過200人,采用本碩博貫通式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事實上,嚴一粟卻從高一開始就樹立了“學航天,非哈工大不去”的理想。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專業為什么這么牛?
哈爾濱工業大學(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哈工大(HIT)。
始建于1920年,是一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985、211高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以理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重點大學。
為什么選擇航天專業?
航空航天領域薈萃了眾多高精尖技術,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綜合體現。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中國載人試驗飛船相繼升空,引起世界矚目。
航天事業是壯國威、振民心、讓中華民族挺起脊梁的事業。
作為工科學霸,哈工大在國防科技領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尤其在航天科研領域。
哈工大是成為世界上首個把微小型探測器發往月球軌道的高校,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上天的過程中攻克諸多技術難題,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為什么執著哈工大的另一個原因?
嚴一粟父親的一位學生畢業于哈工大,如今在航天系統工作。從這位航天人口中,嚴一粟了解到哈工大和中國航天的淵源。
從第一顆東方紅衛星,到神舟號系列飛船,再到舉世矚目的“探月工程”,哈工大人在中國航天史冊上留下一串英雄的名字,書寫了一頁頁輝煌的篇章。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豐碑。
它的技術負責人就是哈工大校友——孫家棟,而作為發射手按下發射按鈕把中國“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的,也是哈工大校友——胡世祥。
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成為了“中國航天日”,也成為了了中國眾多航天人的榮耀日。
“分數只是決定了你能選擇大學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你做的選擇更應該聽從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應該有使命感,而且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使命感。”
哈爾濱工業大學知名校友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
“神五”發射時任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的李繼耐和副總指揮胡世祥、欒恩杰,
“神五”飛船系統總指揮袁家軍,
長征二號F火箭總設計師劉竹生,
“神六”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
“神六”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
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探月工程副總指揮馬興瑞,
火箭發動機和工程熱物理專家莊逢辰,
“長征四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孫敬良……
這些載入航天史冊的名字都是哈工大校友。
報考哈工大,不僅是嚴一粟的選擇,更是中華民族航天事業源源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動力源泉!
愿祖國繁榮強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