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尚福公寓公租房在全市保障性住房中率先上線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正式進入“刷臉”出入小區的智能化服務時代。
為啥要上這個系統?
保障性住房尤其公租房小區一直面臨違規轉租轉借、社會治安較差、租金收取難度大等難題。例如尚福公寓公租房小區共有7棟小高層、814套房,出租對象為各類中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其中廉租、公租房每月每平方米租金加物業費分別為4元和6元。因其租金遠遠低于周邊商品房租金,個別配租的居民便將公共租賃住房轉租、轉借給他人謀利。而這種違規行為具有較強隱蔽性,調查取證較難,一直屢禁不止。去年經多方查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尚福公寓共查出并清退違規轉借、轉租者20多戶。
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是對原有的傳統門禁方式的升級,以生物識別方式代替傳統的密碼、刷卡等方式,大大提升門禁的安全等級。
同時,利用人臉識別的唯一性特點,系統可有效限制公租房住戶以外的其他人員進出小區,不僅為住戶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而且從技術上實現了對轉租、轉借等違規使用公租房行為的管控。
為此,今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首先選擇我市由政府投資的最大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尚福公寓公租房小區作為試點,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系統。
居民只需面對門禁機,門就能自動打開;非居民則無法打開,需在門衛室進行身份登記后才能進入。
該系統由人臉識別監控攝像頭、智能集成終端和無線傳輸設備等構成,融合了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后臺接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的信息數據平臺。安裝該系統后,租戶需接受人臉圖像采集,并刷身份證。隨后,人臉識別系統將對現場圖像和身份證頭像做分析配對,將租戶的面部特征存入實名數據庫。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表示,待尚福公寓公租房小區試點成功后,該部門將考慮在全市保障性住房小區推廣人臉識別門禁系統。
撰稿:李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