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發展觀察》記者 杜悅英
“5G最根本的特征是連接,連接得更快、更多、更及時,但萬物互聯也意味著很多風險的互聯,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做得還不夠。”3月23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經濟峰會”上一場以“迎接5G時代”為主題的討論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曼青做出上述表示。
他說,未來世界可能是一個端到端的、數字連接的復合組織,是一個期待和擔憂并存的時代。一方面,更多、更快的連接將給生產生活帶來美好期待,但也會帶來恐懼和壓力。萬物互聯的時代也意味著很多風險的互聯,“連接帶來的數據垃圾將會成為一種風險,如果更多的風險連接起來,會不會產生我們難以控制的變化”?他提醒,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做得還不夠。具體而言,5G時代,對于個人來說,隱私權保護的問題將更加凸顯。對于國家而言,基礎設施的安全問題也會變得更加突出。
這些問題和挑戰如何應對?吳曼青給了一個形象的回答:“做大數據的人要向撿垃圾的人學習,在撿垃圾之前就應該知道垃圾怎么分類。”
在演講中,吳曼青還提到5G時代的其他三個特點:一是未來世界可能是極小世界或極大世界相統一的時代。連接(或者說網絡)的特點是“節點+更多的連接”,一方面,網絡會連接得越來越大,網絡的價值與連接的數量成正比。另一方面,我們要嵌入到各個節點中,這個世界將會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微觀,“所以,這是一個極小的世界和極大世界的相互鏈接”。
二是未來世界可能是一個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相互融合的時代。“很多人在向數字世界移民”,比如一些人可以通過網絡跟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陌生人交流,但是少了跟親人面對面的談心。
三是未來世界將是快變化和慢變化相互交織的時代。他說,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并有顛覆性技術出現,這是“快變化”。而“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起不再寫信而是發email,不再發短信而是發微信,這種變化就是慢變化”。他說,快變化與慢變化相互交織,其結果是這個時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進入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