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我國古代著名陶瓷裝飾技法,明成化時期斗彩瓷器最受推崇,舉國皆興斗彩。斗彩又稱逗彩,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于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
斗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后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斗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致。
傳世成化斗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后,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后入彩爐低溫燒成。按照專家陳萬里先生的意見,成化斗彩又可以分為點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幾種。成化斗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致,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還有一種繪有海馬或團花的蓋罐,底有一青花“萬”字。
而此斗彩魚藻紋葵口碗為御賜萬貴妃專用大明成化年制,口徑33cm,可為世間少有之成化大器,葵口,淺壁,圈足,胎體輕薄,釉面細膩光潤。碗心及碗外壁均以斗彩繪魚藻紋,寓意“連年有余”。紋飾細膩流暢,色彩填飾一絲不茍,淡雅清新,將成化時期斗彩瓷器的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底落“大明成化年制”楷書款,外圍雙線圈,不失為一件精美的成化斗彩佳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