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朝的皇帝,萬歷皇帝一定是極具爭議的一位。他因厭惡朝臣上諫而三十年不上朝,被戲稱為“死宅”、“最任性”皇帝,更有甚者將萬歷皇帝作為明朝衰敗的冤大頭。其實,歷史上的萬歷皇帝雖然確實多年不上朝,但是他也是有其苦衷的,他開創的“萬歷中興”更勝“康乾盛世”。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萬歷皇帝。
人物生平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歷,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
神宗親政后,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范,開創了“萬歷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歷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
執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無像張居正的人可以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征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但是萬歷皇帝在位時期衰敗的明王朝也在這個時期走向活潑和開放,明朝的經濟處于當時世界經濟主導地位。在此期間,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外國傳教士也紛紛來華,例如利瑪竇就覲見過萬歷帝,開始西學東漸,整個社會也出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個性解放的精神。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崩,終年56歲,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后由長子朱常洛繼位。
萬歷皇帝明神宗為何30年不理朝政?
其實原因有很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大概有三點。第一點,對明朝當時的‘文官集團’表達不滿,而這種不滿來源于文人集團對皇帝的阻攔和爭權。
雖說皇帝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但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想做什么做什么,即使是想要往下推行一個什么舉動,都要經過那些文官的同意才能實行,這對于當時還處于年少輕狂的萬歷皇帝明神宗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所以他選擇了用不上朝來表達自己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