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動》是一部很好看的電視劇,劇中演員的表演也很精彩。但是其中關于李飛去廣州做心理咨詢的橋段卻讓人大跌眼鏡。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我按捺不住的想做個澄清。
1. 假咨詢師(請允許我這樣說,因為這個橋段里的咨詢師真的是假咨詢師)沒有了解李飛來咨詢的原因和背景。
李飛本人是不想做心理咨詢的,是領導的安排。也可以說沒有求助的愿望。沒有意愿做咨詢時,再去強行問來訪者問題,只會招來更大的不舒服,這時應該只是陪伴,直到他愿意談談或者有了咨詢目標時再深入溝通。沒有信任關系的咨詢一定是寸步難行的。
2. 假咨詢師和李飛溝通方式的錯誤
當李飛承認和李維民關系挺好時,咨詢師開始了封閉式的提問,提到“你仰視他嗎?你尊重他嗎?。。。連續提了五個封閉式的問題,這樣即不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息,還會讓來訪者覺得咨詢師步步緊逼。這完全錯誤的做法。
3. 假咨詢師一再的去尋找李飛的問題
比如帶有誘導性的問:你和同學、同事相處愉快嗎?溝通和交往有沒有障礙?這樣的封閉式提問本身就會將人往問題中去帶,去關注來訪者的問題。
4. 假咨詢師強行去挖李飛的原生家庭
咨詢師不可以走到來訪者前面,這樣除了一無所獲,還會引起強烈的抗拒,心理學上也稱為阻抗。接下來李飛確實不干了,直接說”你是輔導我呢還是刺激我呢?“這句話說的是對的。假咨詢師甚至在沒有經過李飛同意的情況下,直接提問五一三案件對李飛的影響。咨詢是一點點探索的過程,而不是揭傷疤的過程。
5. 假咨詢師自己主觀給出建議
假咨詢師不顧李飛的感受,自說自話認為原生家庭對李飛人際關系的影響。最嚴重的是假咨詢師還對李飛說出:你還能當警察嗎?這個判斷完全是負面的,甚至可以說是造成新的創傷了。大家看到這,千萬要明白這是假咨詢師做的哦~
6. 咨詢室環境的錯誤設置
拜托導演其它的地方都可以做很形象的布景,到了心理咨詢室卻弄成很詭異的樣子。比如,電視劇里的咨詢室是在一個大的而且比較亂的辦公室里。外邊是白天,里邊關上所有的窗簾還打開了昏暗的臺燈。稍后我會給大家介紹真正咨詢室里溫馨的環境。
李局長明確告訴李飛做兩次心理輔導,這個咨詢的次數是要在第一次咨詢后評估才能知道的,并不適合外人或來訪者自己說出來。其次如果因為工作關系,只有條件做兩次咨詢,那李飛沒有必要躺在躺椅上接受咨詢,這樣的做法比較適合長程的精神分析。而兩次的咨詢可以是陪伴,可以是傾述,也可以用沙盤、繪畫或者催眠來處理一件事帶來的創傷。
還有馬雯的陪同。在咨詢這樣環境中,除非是孩子,而且是很小的孩子要有父母陪同,或者來訪者提出這樣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成年人都是自己在咨詢室接受咨詢。何況李飛是個大人,馬雯又是同事,怎么可能被允許呆在咨詢室中呢?
好的,通過上面的電視劇橋段,大家看到了心理咨詢不是什么,下面再說說,心理咨詢是什么。
1. 主動求助
心理咨詢中有一個原則叫助人自助,不求不助。是說,來訪者自己不想來,被強行送來是沒有什么效果的。也可以說,來訪者一定是自愿走進咨詢室的。這樣也會有明確的咨詢目標,就是來訪者自己想探索哪一部分的心靈世界是很清晰的。
2. 咨詢中咨詢師會運用更多的開放式提問,引導來訪者自己看到需要調整的地方,而不會咄咄逼人,不斷地提出尖銳的問題。想做咨詢的朋友大可以放心。
3. 咨詢不是找問題
心理咨詢的另一個原則是:有問題不逃避,沒有問題不主動找問題。來訪者說自己在哪方面沒有困擾時咨詢師不會主動去提。有時候回避問題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當信任的關系建立起來,來訪者有能力去面對時這個問題自然會浮出來。來訪者不必擔心咨詢中會強行要求自己去面對還沒有準備好去面對的問題。
4. 咨詢環境是安全的、溫暖的
一般的咨詢室空間不會太大,十多平米即可。會盡可能簡單而少去分散來訪者的注意力。咨詢師和來訪者所坐的椅子一般呈90度的角。這樣不必擔心彼此直接看到目光時產生的壓力,也可以在需要有眼神的交流時很方便交流。
有研究顯示,五個人中就是一個人需要咨詢,需要做心理咨詢不一定是因為心理有病,更多的時候是保健自己的心靈,讓心靈變得更靈活、更強大,而不是越來越僵化。靈活的心靈會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感受更多的美好生活。
現在的影視劇中對心理咨詢時有展現,但是希望是真咨詢師來設計場景和情境,避免民眾對心理咨詢產生負面的印象。
我是心理咨詢師公春蘭,歡迎關注我,也可預約線上、線下心理咨詢。
公春蘭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醫學碩士 沙盤游戲師,繪畫分析師,IHNMA催眠師,回歸療法咨詢師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