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95后已經“脫單”了、經濟越發(fā)達地區(qū)“單身”率越高,北京、上海、山東成最“單身”地區(qū)……七夕來臨之際,用戶觀影決策平臺淘票票和燈塔專業(yè)版聯合發(fā)布了針對觀影人群的《95后“單身”地圖》,以“單身”觀影的維度,去側面觀察時下年輕人的情感狀態(tài)。
七成95后已經“脫單”了
截止今年7月底,中國大陸電影票房累計368.2億,觀影人次達到9.58億人次,其中95后占比超過3成,這意味著有2.8億人次95后走進了電影院,95后已經成為觀影人群的中堅力量。
淘票票及燈塔專業(yè)版的數據顯示,在95后觀影人群中,有29%的用戶購買“單身票”(僅買一張票)觀影,而71%的95后均選擇購買兩張及以上電影票來觀影。在獨身觀影用戶中,男性以54%的占比超過女性8個百分點。
情感狀態(tài)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觀影習慣。報告數據顯示,95后“單身”用戶集中在白天觀影,僅下午場(12:00-17:59)占比就達到47.34%,而晚9點后的夜場份額占比僅1成左右。
北京成“單身”率最高地區(qū)
從城市規(guī)模的維度來看,城市經濟發(fā)展程度和“單身”率成正相關,一線城市“單身”觀影率最高,達到了34%,而四線城市的“單身”觀影率為26%,比一線城市低了8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單身”觀影率最高的五大行政區(qū)域分別是北京、上海、山東、天津、遼寧,這些區(qū)域的“單身”觀影率均在30%以上;而西北地區(qū)“脫單”率最高,達到接近8成,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位列“脫單”率TOP5。而在城市分布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也均在“單身”城市排行中名列前茅。
文藝青年更易“單身”
雖然全國95后“單身”觀影率不足3成,但很多影院因為地理位置、運營策略等綜合因素,在這一指標上遠超平均指標,全國“單身”觀影率超過50%的影院將近200家,其中TOP5影院的“單身”觀影率均在7成以上。以放映藝術電影著稱的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在北京有兩家影城,這兩家以80%左右的“單身”觀影率冠絕全國。
藝術電影觀眾一直是電影行業(yè)的核心用戶群體,調研報告顯示,95%的資料館用戶年均觀影年均觀影頻次在9次以上。而這些用戶在電影觀影上對同伴的要求也更加高,“自由、體驗更好”、“藝術電影觀影需要聚精會神,社交分心”以及“藝術電影難覓知音”成為文藝青年“單身”觀影最高的三個原因;另一方面,“價值觀趨同”、“良好的精神交流”和“文明觀影”成為文藝青年尋找觀影伴侶的三大條件,嚴格的標準成為文藝青年更易“單身”的直接原因。
商業(yè)區(qū)因為交通便利、娛樂設施完備,一直是情侶、朋友約會的核心場所,商業(yè)區(qū)的影院“脫單”率也名列前茅,“脫單電影院”中,大多是萬達、CGV等在繁華商業(yè)區(qū)布局的影城。
網友評論:
還有網友質疑“買兩張電影票就是脫單?還能這樣統計數據的啊”
延伸閱讀:
社會觀念正在轉變
來自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全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到了結婚年齡就一定要結婚嗎?這屆年輕人的回答是:不!
對于上述這些現象,社會學家將其解釋為觀念的改變。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曾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代際間的婚育觀念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現象越來越常見,社會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生活成本、育兒費用的增加,也是人們結婚意愿下降的原因之一。
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公布的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數據,2017年上學期,全國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guī)模約19042.6億,占2016年GDP比重達2.48%。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農村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對婚姻這件事情有很多人是不能考慮,或者暫時不能考慮。”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陸曉文分析說。
在他看來,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個性和他們的個體意識都非常強,不愿意被家庭所累,他們可能會有兩性交往,但是不愿意結婚。
與此同時,也有專家對年輕人結婚意愿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產生擔憂。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認為,經濟發(fā)展與城市化對結婚意愿有著“雙重擠壓”效應。結婚率降低其實是一個正常現象,應該理性看待。
但他同時分析稱,從提高生育率的角度,還是要拿出辦法來促進年輕人結婚、生育。
他認為,從城市化的雙重擠壓效應來看,很難消除城市化的主動效應,但是采取一系列辦法,來解決年輕人在大城市中的居住問題,卻可以有效消除城市化對結婚率的被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