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墻的知名度不亞于柏林市的影響力。它是重大歷史事件的遺址,見證了一個歷史時期內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巨大沖突和曲折融合。2019年5月18日,我到達柏林墻邊并意味深長的撫摸了這著名的柏林墻,就好像是在觸摸歷史,而且今年恰恰是柏林墻倒塌30周年。
位于德國東北部的柏林(Berlin),是德國首都、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50萬人。歷史上,柏林曾經先后成為普魯士王國(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魏瑪共和國(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等國家的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林市被分割成為:東柏林和西柏林,東柏林成為了東德的首都。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柏林市重新獲得了全德國首都的地位。
柏林墻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圍繞西柏林建造的界墻,始建于1961 年8 月13 日。柏林墻最壯觀的地段有2處,最嚴密的一處在波茨坦廣場,這里有兩道墻,兩墻之間有一大片開闊地,地上重重疊疊地擺著防坦克用的白色三角鐵架。另一處是勃蘭登堡門一帶,整個門在東柏林界內,往西走幾步就是柏林墻外墻,墻外北面是原德意志帝國的國會大廈。1989 年底柏林墻被推倒。1990 年10 月3 日兩德重新統一后,聯邦政府幾經周折終于在1993年春取得市民們的諒解,決定重建一堵象征性的柏林墻。新柏林墻長只有70米,但完好的體現了原貌,崗亭、“死亡地帶”、鐵絲網等一應俱全,同時,墻上有來自世界多國的藝術家們涂鴉的藝術作品,表現的內容題材、藝術手法都十分豐富大膽,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供游人參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