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雜交水稻,人們自然而然想到袁隆平,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近日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并坦言仍需“繼續努力”,正在攻關雜交稻畝產1200公斤目標和海水稻種植。
干瘦、黝黑、小平頭,同幾十年前最初進入大眾視線時一樣,袁隆平似乎沒什么改變,即將年滿九十,他也是幾乎每天下田。“晚上睡前,再想想我的超級稻長得怎么樣了,有沒有病蟲害,天氣有沒有干旱。”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上世紀50年代,袁隆平最初從事紅薯育種研究教學,但當時國家糧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
耗時9年后,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終于成功,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糧食自給難題做出重大貢獻。
1996年,當時的農業部提出了超級稻育種計劃,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接連攻破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難題,五期目標已全部完成。
“我們遙遙領先全世界。”袁隆平昨日在中國工程院的座談會上表示。
快90歲了,袁隆平還是風塵仆仆的樣子。他幾乎每天都要去試驗田“打卡”,觀察雜交水稻的長勢。
他談到自己目前的兩大任務,一個是繼續搞雜交稻,要高產、更高產、超高產。
“我希望今年的示范田,實現畝產1200公斤、每公頃18噸,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四個示范片正在攻關畝產1200公斤的目標,其中兩個示范片有望在今年10月就實現畝產1200公斤。
袁隆平給自己定的另一個任務則是備受關注的海水稻?! ?/span>
海水稻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研究,但普遍來看進展不大。“我為什么擔當這個任務呢?我們有雜交水稻的優勢。”袁隆平說。
袁隆平:我有兩個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禾下乘涼夢”就是超級雜交稻高產、更高產、超高產,目前正逐步接近這個夢。
“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是希望超級稻走出國門。
白米飯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之一。但是自從開始注重體重管理之后,控制白米飯的食用量也被人們掛在嘴邊,甚至有人說白米飯屬于“垃圾食品”。
北方的粉絲、涼皮、涼粉和南方的河粉、腸粉皮、粿條、豬腸粉,都是用米磨成米漿后制成的。很多人以為反正都是大米制成,就用這些食物代替白米飯,這樣子不僅吸收不了白米飯的“好”,還吃進去更多白米飯的“壞”了。
前面說到,相較于全谷類,白米飯的大部分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隨著外殼的脫去而流失了,但是或多或少還是剩下點。
而制作粉絲、涼皮、河粉等大米制品,最重要的工序是把大米磨成米漿。這會出現以下問題:
一是剩下的B族維生素會被溶解到水中,流失得更多,基本上已經沒有了;
二是剩下丁點的膳食纖維被磨碎后也等于沒有了,導致食用這類食物更容易被消化;
三是蛋白質也會流失。
長期用大米制品代替白米飯有沒有其它膳食來源補充,會出現B族維生素攝入不足。而大米制品容易消化意味餐后血糖升高速度加快,也就是血糖生成指數高,更容易導致肥胖甚至是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而且,相較于正常食用大米飯,用大米制品代替的話一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會下降。但是很多人會忽視主食中的蛋白質,而不增加其他食物的蛋白質來源。這就會導致每日的蛋白質攝入下降甚至是不足,從而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良。
另外,容易餓也意味著會吃得更多,這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
如果喜歡吃這類大米制品,則要注意增加B族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的攝入。
蛋白質的優質來源是瘦肉類,比如瘦豬肉、瘦牛肉、魚肉等。另外豆制品、堅果也含有相對豐富的蛋白質。而B族維生素來源除了大米和全谷類外,肉、大豆類、奶制品、谷類也都含有一些。
這就意味著經常吃大米制品的話,就應該增加肉類、豆類、奶類、菌類和堅果的攝入。比如當天多吃100g的肉和100g的豆制品,多喝一杯奶,將少部分主食換成堅果等。這樣才可以避免長期食用大米制品而導致的B族維生素和蛋白質缺乏。
如果一餐中的主食是涼皮、涼粉之類的,也可以通過以上方法補充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可以多點一份肉、多一點一個雞蛋,或者加餐時喝一份酸奶,都能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
同時最好還能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上面說到由于大米制品缺乏膳食纖維,而蔬菜水果中可以提供膳食纖維來彌補主食中的不足,這對增強飽腹感,提高腸胃功能都有一定的幫助。
以后再有人跟你說“白米飯是垃圾食品”的話,就可以告訴他這是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