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家)
編輯 :叮當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有巨大影響,在我看來,最終影響有二,其一:如果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孩子在愛和快樂的氛圍里度過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其二,如果父母自身素質比較高,給孩子以心智上的熏陶,同時有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童年,可保人格健康、心智發育良好。
父母怎樣對孩子的將來負責
做父母的當然要對孩子的將來負責,但只能負起作為凡人的責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悉心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樂觀堅毅的性格,使他具備依靠自己爭取幸福和承受苦難的能力,不管將來的命運如何,都能以適當的態度面對。至于孩子將來的命運究竟如何、可能遭遇什么,做父母的既然無法把握,就只好不去管它,因為那是上帝的權能。
一個孩子如果他現在的狀態對頭,就沒有必要為他的將來操心。而且往往正是由于對他的將來操心太多、太細、太具體,他現在的狀態就不對頭了。
現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個雄心,要親手安排好孩子的整個未來,從入學、升學到工作、出國,從買房、買車到結婚、生子,皆未雨綢繆,為之預籌資金,乃至親自上陣拼搏,覺得這樣才是盡了責任。我想提醒你們的是:孩子的未來豈是你們決定得了的?他的未來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已手里,即他應對外在遭遇的心態和能力。對于前一半,你們完全無能為力,只能為他祈禱,對于后一半,你們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給他以正確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優秀,從而既能自己去爭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難。倘若你們不在這方面下工夫,結果培養出了一個心智上的弱者,則我可斷定,有朝一日你們必定會發現,你們現在為他苦心經營全是白費力氣。
我認為,在現行應試教育體制下,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學校教育應該起到兩個作用。一是給素質教育加分,以彌補學校里素質教育的缺失。這當然要求家長自身具備較高的素質,從而能夠在課外閱讀、興趣培養、藝術熏陶等方面給孩子以影響和指導。二是給應試教育減負,以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功課壓力,家長至少不應該再加壓,在課外給孩子加上各種培訓班、補課班的重負。家長自己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應試成績,也會使孩子在心理上輕松不少。相反,家長的緊張心理和苛責行為往往是籠罩在孩子心靈上的最濃重的陰影,是導致孩子痛苦乃至崩潰的直接原因。
在心理上給孩子減壓
在應試體制下,孩子身心承受巨大的壓力,家長不但不應該再加壓,而且至少要在心理上給孩子減壓。我就是這樣做的。每次考試前,我都會對女兒說:考咋樣就咋樣,考砸了也沒關系。她在全年級的排名基本上是二三十名,我就跟她約定,保持這個水平就行了。有一次期末考試,她考了個年級總分第一,我批評她說:怎么違背了約定?下不為例。她知道我一向不看中考分,她的心態因此也從容淡定。
怎樣教孩子處世做人
孩子幼小時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的庇護之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上小學后,情況大變,一下子進入了某種帶有強制性的秩序之中,以及某種相對陌生的人際關系之中。他會遭遇許多矛盾,他的極其有限的經驗完全不足以對付,因而疑惑叢生。事實上,他已經開始面對如何處世做人這個大問題了。細究起來,最基本的矛盾是個人自由和社會規則之間的矛盾,而這正是貫穿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法律、道德領域的核心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最困難的是如何把握好二者的度,各個學派對此亦是眾說紛紜。對于個人來說,個性與社會性的沖突也是貫穿終生的,而兒童時期是其肇始,打下一個正確解決的基礎是特別重要的。怎樣讓孩子既能自由成長,又能適應社會,這同樣是令父母們苦惱的問題。我想強調的是,父母在引導孩子思考這類問題時,也要把握好度,不可把孩子教育成小綿羊,盲目服從社會的成規。正確的目標是,讓孩子既能明白公共生活的若干基本準則,培養自制、友愛、仁慈等美德,又能學會分析復雜的社會現象,堅持獨立思考,培養自信、勇敢、正義等美德。
女兒上高中,住校了,家里冷清了不少。想起我也是高中住校,大學異地,離父母漸行漸遠,漸漸自己走人生之路了。那么,現在讓我接受同樣的事實吧。孩子只是暫時寄養在父母這里,送行的一天必然到來,你會惦念,但不能同行。孩子必將自己走人生之路,你可祝福,但無法支配。
做父母的要明白,無論多么心肝寶貝,孩子也只是暫時寄養在你們這里的,你們只能做孩子的暫時監護人。我不只是指孩子遲早會長大,獨立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送行的一天必將到來,你們再舍不得也不可能與之同行。我的意思比這深刻得多。父母所生的只是孩子的身體,而非靈魂,我相信靈魂必定另有來源,而這來源決定了它在人世間的走向。由此可以解釋,不管父母多么精心地設計和運作,孩子的未來并不聽從你們的安排,往往還使你們大吃一驚。所以,父母的職責是做好監護人,給孩子身心成長一個好的環境,做到了這一點即可安心。至于孩子將來走了一條怎樣的路,那不是你們能支配的,榮耀不是你們的功勞,暗淡不是你們的過錯。
END
本公眾號部分圖片為網絡無版權聲明圖片,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系我們刪除。
戳原文,看羅玲老師私藏好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