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作為檢查診斷胃病的最精準的方式,一直以來都備受醫生和學者的推薦。然而對于胃病患者而言,常常因為其過程太過難受望而卻步,當醫生建議使用胃鏡時,相信大部分的胃病患者都是拒絕的。那胃鏡真的有那么恐怖嗎?看胃病一定需要做胃鏡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胃鏡?
胃鏡,是醫學上用來檢查疾病的一種精密儀器,由一條纖維管和攝像頭組成。檢查病情時,醫生將胃鏡放入患者口中,隨著胃鏡的深入,醫生可通過纖維管上的攝像頭直接觀察到患者的食道、胃部,以及十二指腸的微小病變。必要的時候,胃鏡上的小洞伸入夾子還可做切片檢查。整個檢查會持續時間約10到20分鐘。目前,最臨床上最先進的胃鏡是膠囊內鏡。膠囊內鏡的檢查過程相比于一般胃鏡,過程舒適自如,只需要向吞服膠囊一樣,全程無痛無創。
看胃病一定要做胃鏡嗎?
雖然胃鏡是最精準的診斷胃病的方式,但是看胃病不一定都需要做胃鏡,有些患者是不適合做胃鏡。比如說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嚴重肺部疾病患者以及嚴重的高血壓和癲癇發作頻繁的患者,這類患者做胃鏡有很大的風險性。其中尤其要注意一點是,嚴重的駝背者不能做胃鏡,因為駝背者的食道可能較于彎曲,不適合胃鏡的插入。當然有些胃病患者是必須要做胃鏡檢查的,包括胃炎、胃潰瘍長期反復發作的患者,有消化道遺傳疾病的患者以及長期嗜酒嗜煙的胃病患者。
胃鏡檢查前注意事項
1.做胃鏡的前一天,晚餐要盡早食用,且盡量少于平時的食量。
2.檢查當天不能喝水,不能食用任何食物。
3.檢查前要告知醫生以往的病史。
4.檢查時要提前取下假牙、眼鏡,松開皮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