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BMI值原來的設計是一個用于公眾健康研究的統計工具。當我們需要知道肥胖是否對某一疾病的致病原因時,我們可以把病人的身高及體重換算成BMI值,再找出其數值及病發率是否有線性關聯。不過,隨著科技進步,現時BMI值只是一個參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還需要利用微電力量度病人的阻抗,以推斷病者的脂肪厚度。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變,從醫學上的用途,變為一般大眾的纖體指標。
由於BMI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指數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并非肥胖。舉個例子,一個練健身的人,由于體重有很重比例的肌肉,他的BMI指數會超過30。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減重。
根據1994年美國國家健康及營養調查的統計數字,59%的美國男性及49%的美國女性的BMI值都超過25。對于極度超重—值其BMI值超過40的人,男性占2%,而女性則占4%。其他國家的健康機構亦有各自的統計數值,但一般亦會以美國的統計數值作參考指標。
(責任編輯:梁莉瑩)
點擊瀏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