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凌晨1時19分,華南農業大學的官方微博發送了一條消息稱: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并表示,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
01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這個消息引起各界關注。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針對研究攻關情況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又透露了更多信息。
華南農大的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與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聯合攻關,他們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穿山甲中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據介紹,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鑒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后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這些結果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此結果有利于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長期傳播,也有助于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
從穿山甲中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電鏡照片 圖片來源:華南農業大學
02中間宿主可能有多種野生動物
據悉:研究團隊并沒有大規模獲得很多的穿山甲,樣品量并不是特別大。穿山甲也并不是從華南海鮮市場獲得的樣品。
沈永義表示,由于華南海鮮市場已經消毒,追溯傳染源頭的難度很大。本次研究只是確認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而中間宿主可能有多種野生動物,后期研究會繼續關注。
此前,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曾宣布,該所在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中取得階段性進展,首次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于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
03新冠病毒自然宿主或為蝙蝠
1月2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以預印本的形式在bioRxiv網站發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及相關研究結果。研究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達 96%。這篇論文后于2月3日由《自然》在線發布。
目前科學界據此推測,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來源于蝙蝠,蝙蝠是新冠病毒自然宿主。
04自然宿主-中間宿主-人
此次武漢疫情爆發在冬季,蝙蝠處于冬眠狀態,直接感染人的機會微乎其微,病毒從蝙蝠傳播到人,需要一個橋梁作用的中間宿主。
依據目前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源于蝙蝠,然后通過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
1月31日,百度曾發布《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拒絕野味篇》。報告數據顯示,在過去近十年里,穿山甲和豪豬是人們最為關注的野味,穿山甲居首位,兩者加一塊占比近5成。而蝙蝠和果子貍這對“非典”元兇,同樣得到了很多人的持續關注,走勢不降反升。
在這場嚴峻疫情中,野味交易可能在疫情初期起到了關鍵的傳播擴散作用。讓我們拒絕野味,拒絕“野味肺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