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報告顯示,未來30年我國的制度贍養率翻倍,到2028年,當期結余可能會首次出現負數。這意味著什么?就是當下80后這一代,當他們還沒老的時候,養老金就已經花完了。
而最近,著名經濟學家李迅雷與中泰證券研究所做了一個關于中國人口趨勢的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將在兩年后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僅用13年的時間就會追平日本的老齡化水平。
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的不足,這給當下的中國人,提出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當下還處于壯年的我們,如今的我們,每天努力奮斗,工資的一部分拿出來繳納養老金,為的就是能夠等我們老了,可以安心養老,但是,現實的情況,可能比我們料想的要糟糕,那么,30年后,我們到底靠什么養老呢?
一、人口數據發出警報!老齡化加速,并迅速趕超日本!
最近,經濟學家李迅雷與中泰證券研究所做了一個關于中國人口趨勢的報告,報告中的幾個主要結論如下:
1、最快10年后,我國人口將呈現負增長。
2、兩年后我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50年后,中國的老齡化程度接近日本,注意,這里說的不是當下日本的水平,而是當時的日本的水平。
3、我國結婚率繼續下降,光棍會越來越多,性別比重失調,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當下男性已經多出了4000萬人,為來這一現象可能會更嚴重,也就意味著,未來光棍會更多。
4、青少年人口大幅減少,未來5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每年減少300萬以上,在2028年-2039年間,年均減少數量將超千萬。
5、五年內新生人口數量就會跌破1300萬。
6、學歷越高的女性,生育的意愿越低,初中學歷是千分之51,而研究生學歷只有千分之48。
從數據上看,大家可能覺得并沒有什么。
關于老齡化,其實很多年前,我們就在談,但是,作為80后一代,如今已經步入中年,很多人就有明顯的感覺了,最直觀的感覺是,贍養老人的壓力大了,撫育下一代的成本也在增加,而最根本的問題在于,這一代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要承擔的贍養義務通常是一對夫妻養兩對老人。
而這種老齡化加劇,年輕人口也就是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經濟減速;二是社會撫養比不斷提高;三是養老問題會逐漸成為社會主要問題;四是養老金不足問題將逐步凸顯。
二、養老金嚴重不足,撫養比不斷上升,當下這一代人的養老將成大問題!
人口老齡化,帶來最直接的結果便是,老年人增加。
老年人增加,養老金的支出就一定要增加,而我國現在的養老金制度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曾經的雙軌制使得養老金缺口一直比較嚴重,實際上,現在的很多人繳納的養老金,是在幫過去沒有繳納養老金的老人在養老。
可是,隨著老年人的不斷增加,現在正在工作的這一群人,全部繳納的養老金,都不夠給老人養老的時候,養老金就出現了短缺。
根據《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顯示,2019年當期養老金結余總額為1062.9億元,也就是說,當年人們繳納的養老金,扣除掉老人養老支出的養老金,還剩下一千多億元。
可是,等到2028年的時候,當期結余可能會首次出現負數,為負1181.3億元。
如果當下的養老金制度不發生變化,很顯然,再過十幾年,養老金就會出現嚴重的不足。
那么,現在正處于中年的人們,可以依靠下一代養老嗎?畢竟養兒防老,這是中華傳統。
我們姑且不說現在養兒是否能防老,先來看看,等到我們這一代人老去的時候,未來的年輕人能不能養那個時候的老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有2.49億,占總人口的17.9%,65歲以上人口1.67億人,占總人口11.9%。
2019年接近2個養老金繳費者贍養一個離退休者,可是到2050年前后幾乎是1個繳費者需要贍養一個離退休者。
這是什么意思呢,當這一代80后到60-70歲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年輕人,一個人的養老金就需要養一個老人,這另外一層意思是什么?也就是一個青壯年的工作人員,對應的就是一個老人,贍養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還給出了另外一個數字,在企業繳費比例為16%的情況下,2019年“參保贍養率”和“繳費贍養率”分別為37.7%和47.0%,從2023年后上述指標開始一路平穩上升,到2043年后有加速跡象,到2050年分別達到81.8%和96.3%。
三、未來我們靠什么養老?
老齡化社會,雖然看起來很遙遠,但其實很近。
老齡化社會,看起來與我們關系不大,但是其實會切切實實的影響我們的生活。
這一點,關注過日本社會經濟的人都會明白,日本經濟的發展為何會動力不足,背后很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老齡化的嚴重,不僅現在日本已經調整了退休年齡,而且即將再次延遲,而且,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也非常大,社會進入無欲望的時代。
對于當下正處于中青年的我們,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在于,當我們老了的時候,誰給我們養老?
去年的時候,富達國際與螞蟻財富聯合發布了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雖然中國年輕人大體上對退休生活表示樂觀和向往,然而,僅有約44%的年輕受訪者已經開始為養老退休存錢。在沒有開始養老儲蓄的受訪者中,他們計劃開始儲蓄的平均年齡是 40歲,距離理想的退休年齡57歲,只有17年的時間來儲備資產。
根據調查數據,中國年輕一代平均每月儲蓄1,339元,他們表示儲蓄有限的最大原因是沒有充足的資金。
按照上面的結論來看,17年的時間,可以存273156元用來養老,可是,到那個時候,這些錢夠養老嗎?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明白,這是顯然不夠用的。
那么,現在的年輕人,怎樣來儲備養老呢?
從社會層面來看,老齡化社會的最直接問題便是勞動力減少,這一點,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未來減少的勞動力,可能會有更多的機器人替代,并且這些機器人不存在養老的問題。
從個人角度來看,當下的年輕人,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要改變過去的養老觀念,兩個層面,一是養兒防老基本靠不住了,不僅是未來的孩子愿不愿意養的問題,還有更重要的就是他們未來也未必有能力養你的老;二是靠養老金,前面也說的,當你老了,養老金也花完了,那時候,還是要靠自己的,當然了,未來養老金制度一定會調整的,但是怎么調整,還需要等待相關部門的通知。
那么,怎么為養老準備呢?首先,要養成儲蓄的習慣,咱們中國人有喜歡儲蓄的優良傳統,可是這些年逐漸丟掉了,還是要撿起來,只不過,儲蓄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考慮一下資產配置和投資理財,以確保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次,要配置一些養老產品,當下的商業保險很豐富,養老產品也很多,當然了,如何選擇,這就需要專業知識,需要多看多學,畢竟保險里面的忽悠也很多,千萬不要輕信保險業務員的巧舌如簧,自己去找,去問問身邊的人,了解清楚了再買!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里不慌。
養老,更是這樣!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并保留本站鏈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