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7日16時10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 通訊員 熊志翔)小暑過后,一年之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即將到來。今(7)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中心專家提醒,傳統醫學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四時變換影響著人體的生命活動,養生治病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充分利用此時進行治療,可未雨綢繆,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冬病夏治”是我國中醫特色療法,以“秋冬養陰,春夏養陽”為原則,結合“灸法”,在相應的人體穴位上進行治療,增強抗病能力,達到標本兼治、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是指容易在冬季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如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咳嗽等疾病。“冬病”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通常的表現為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容易疲勞等。“夏治”是指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治療寒性疾病。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中心王維說,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自然界的陽氣最盛,人體內的陽氣也最為充沛,熱能溫陽,陽能祛寒。一般情況下,三伏天人體的氣血運行趨于體表,藥物易于經皮膚吸收,這時對筋絡、穴位給予特定的刺激,可祛除體內一定的陰寒之氣,使人體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以達到防止疾病在冬季復發,或減少疾病發作次數、緩解病發癥狀的目的。這就是“冬病夏治”。
王維說,三伏貼是穴位敷貼療法,由于是在三伏天行穴位敷貼療法,所以稱作“三伏貼”。其是將配制好的中藥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藥,分別敷貼在人體的不同穴位上,以達到增強抵抗力、防病治病的目的。辯證施治是中醫診療的基本理念,每個人體質不同、病證不同,貼敷的藥物、穴位也有所不同,具體運用的穴位及藥物是需要正規中醫師辯證后定奪的。
需要提醒的是,三伏貼并非人人適宜。熱性疾病不適合用三伏貼;凡貼敷部位有皮膚創傷、皮膚潰瘍、皮膚感染者,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瘢痕體質者,咳黃濃痰、咯血者,均不宜使用;孕婦、艾滋病、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 、嚴重心腦血管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支氣管擴張、病情急性發作期或加重期間等應慎用;2歲以下幼兒也應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