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浙江省于2017年10月發布《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行動計劃(2017-2020年)》(浙政辦發【2017】107號),明確提出要集聚公共科技創新資源,打造一批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業態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等產業公共服務的創新服務綜合體。可以預見,在"雙創"時代潮流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是圍繞傳統動能修復和新動能培育,集聚各類創新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公共服務、人才引培等全鏈條服務的新型載體,對于補齊產業公共服務短板、完善產業創新生態、推動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構筑創新服務平臺
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聚焦產業創新要素,通過自建信息豐富龐大的知識創新服務資源庫,建立科技創新需求信息發布中心,開發供需在線搜索匹配及信息分析處理技術引擎,整合技術經紀人和第三方專業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打造一個集需求在線收集、成果滾動展示、信息定向推送、供需精準匹配、成果交易轉化、服務全套代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知識創新服務平臺,與政府、企業、高校院所、金融和中介機構逐步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拓展公共服務功能
國務院在《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產業集聚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系統集成,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化平臺,據不完全數據統計,當前我國各類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數量共計40多萬個,為促進國家和地區產業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針對產業轉型升級中的瓶頸問題和中小微企業的共性需求問題,通過組織整合、集成優化各類資源,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礎設施、設備和信息資源等,為同一產業領域內的企業提供研究開發、工業技術、檢驗檢測、創業輔導、投資融資、政策法律等多種公共服務。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健全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高度決定發展高度,人才規模決定發展規模。隨著產業融合加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對高技能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新興領域人才的需求激增,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針對人才需求難以有效對接的痛點,整合人才市場、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政府人才服務機構資源,聚合園區企業人才招聘需求,建立人才服務機構庫,引進國內外高層次科技創新和管理人才,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內部培訓、測評考核等服務。
完善建設運行機制
堅持市場化服務和政策性扶持相結合,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創新發展、要素集聚“四大原則”,按照政府扶持機構、機構服務企業模式,瞄準產業升級方向,布局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推動創新要素互聯互通,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服務鏈融合,突破產業升級痛點堵點,引領中小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