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餃發現,上一代的很多男性長輩有個有趣的飲食習慣:
晚飯前必定要來點兒小酒,冬天喝白酒,夏天喝冰啤,一杯酒下肚,一天的辛勞一掃而光。
都說“小酌怡情,大酌傷身”,意思是適當喝點小酒不會傷身,反而有助于放松心情,只有長期酗酒才對身心有害。
但是,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飲酒越多,大腦的認知功能就越低,即使“適量飲酒”也是如此。
拿英國公務員做實驗:只要喝酒,不論多少,大腦認知功能都會下降
公務員是應酬最多的群體之一,這在全世界哪個國家都一樣,公務員職位不同,應酬多少也不同,每周的酒精攝入量也就不同——這為有關酒精攝入量的科學研究了優質樣本。
牛津大學的衰老神經生物學家安雅·托皮瓦拉(Anya Topiwala)博士對英國倫敦公務員的健康狀況進行了長期隨訪,以探究飲酒量對腦功能的影響。
隨訪時間從1985年~2015年,跨度長達30年,追蹤樣本共550人,平均年齡為43歲。研究者整理了各個公務員的《每周酒精攝入量報告》,并定期測試他們的腦功能,從而酒精攝入量對腦功能有無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與完全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周飲酒超過30杯酒的人海馬體萎縮的可能性要高5.8倍。由于海馬體控制著人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因此,從長遠看,長期飲酒的確會降低大腦的認知功能,且攝入酒精越多,海馬體萎縮的可能性就越高。
有的朋友可能覺得:
“每周30杯酒太多了吧,適量喝一點點應該沒啥,比如每周兩杯之類的。”
但是,這項研究還發現,只要喝酒,不論多少,海馬體的萎縮都是不可避免的,“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理論,對大腦無效。
正常情況下,海馬體每年會萎縮0.02%,但每周喝酒一次會使海馬體萎縮率提高0.01%,即使是“小酌怡情”,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加快海馬體萎縮的速度。
順便一提,這項實驗中海馬區的變化僅在右側有統計學意義,左側海馬區并沒有表現出顯著差異,但目前研究人員還無法解釋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
酒精會對干細胞DNA造成不可逆損害
我們已經知道喝酒傷腦子了,但更可怕的是,飲酒不僅會降低我們大腦的認知能力,還會對干細胞DNA造成不可逆損害,進而提高患癌風險。
大家都知道,酒精(乙醇)會在肝代謝成為乙醛。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乙醛會與DNA和蛋白質結合形成加合物,這種加合物會引發多種疾病。2018年,一項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新研究把目光集中在“乙醛”上。
我們人體有兩種防御機制,一種是清除乙醛的“防御層”,另一種是消除DNA損傷的機制。但是,當乙醛的毒性無法被這兩種機制所抵消時,DNA將出現不可逆的損害。 尤其有的人天生沒有第一防御層——“醛脫氫酶(ALDH2)”,因此酒精對其DNA的損傷更大。
在人類中,ALDH2的基因缺陷占世界人口的8%,其中許多人都起源于東亞,外在表現為“喝酒容易臉紅”。也就是說,喝酒臉紅的人體內天生缺乏消除乙醛的第一層防御圈,因此喝酒引發食道癌的概率也更高。
小結:
餃餃一直想勸老爹戒酒,但是,當餃餃把這些科學研究拿給老爹看時,老爹并不是很在乎:
“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我都五十多了,連酒都不讓喝的話還有什么勁?而且我又不酗酒,每天只抿一小口!”
唉,看來好多中年人并不在乎海馬體的萎縮速度加快那么一丟丟,這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吧......(無奈臉)
-------------------------------
原創聲明:非溝通不合作,轉載、投稿請務必私信餃子姐。其他平臺擅自轉載者,我們將直接投訴并保留追究責任的相關權利。獲得授權后,請標明文章出處“頭條號:精益醫療”。
精益醫療頭條號,帶你看有趣的醫療話題、醫學新知,不要錯過哦~~
精彩繼續:
喝綠茶能抑制血糖升高?早稻田大學教授:“傍晚喝才行,早上喝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