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導引養生法,是在當令節氣通過導引吐納、存思等方法,進行養生保健、祛病延年的傳統導引養生法。相傳為唐末宋初時期,我國著名的道教養生家陳希夷所創,流傳至今已有近千年,收錄于《保生心鑒》《萬壽仙書》《遵生八箋》《四庫全書》等。一個節氣一套動作,一共24套動作,每套動作對應一定的臟腑、經絡和主治病癥,充分體現了中醫學整體觀念、天人合一的理論。
現在正值芒種節氣,該節氣為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二十四節氣導引養生法中的芒種掌托天門式正適合現在練習。
芒種掌托天門式可通過肢體的屈伸、松緊,達到控制、引導真氣布滿全身的目的。
“天門”一詞,在漢語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從內景功夫而言,頭頂之囟門、人體之口鼻、全身之毛孔等皆被稱為天門;從自然外景而言,天門喻指遙遠之天際。做芒種掌托天門式,在兩掌上托時,意識通過頭頂之天門(囟門)觀注兩掌;兩掌托舉,頭頸后仰時,則如掌托天門(天際)并寄神于遙遠的天際;通過這樣的修習而使人體的天門(全身毛孔)大開,不僅使身體內毒素排出體外,還可以加強體內外氣體的交換。
芒種節氣,氣溫升高,空氣濕度增加,人體內的汗液無法通達散發,常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此式導引中掌托天門、百會上頂,有助于生發陽氣、益氣養心、健脾除濕。
動作解析
01
兩腳并攏,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開步,兩腳距離略寬于肩,兩腳平行,腳尖向前,同時以中指帶動,兩臂向左右伸展至與肩平,成“一字式”。
02
以中指帶動,十指指尖向遠、向上伸展,同時屈腕、立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外。兩臂上舉,至頭頂,同時提腳跟、伸兩脅,兩掌心向上,兩中指相對,相距約10厘米,停留在頭頂正上方。
03
兩腳跟下落,兩腳放平,同時兩掌繼續上撐,動作略停。然后兩臂外旋,兩掌轉成指尖向后,同時仰頭、舒胸,目視上方,動作略停。
04
兩掌帶動兩臂向左右伸展下落至兩臂平舉,同時頭頸還原,目視前方。
05
兩臂下落,還原體側,同時左腳收回,并步站立,目視前方,心靜體松。
06
反方向練習,動作方法同前,只有腳的左右方向相反。左右各做一次為一遍,共做3遍。
作用特點
01 芒種掌托天門式是一個全身性的練習動作。本動作特點是通過樹枝、花或者葉(即肢體)的練習,反過來影響根部(即身體)的功能,也就是說來影響人體內在氣脈的升、降、開、合。
02 中指帶動兩臂側起,有利于體內之氣拔升,且能迅速布滿兩掌、兩臂。立掌及兩掌托舉的動作,不僅可使兩掌、兩臂氣血充盈,還能起到控制氣血的作用。腳跟下落,手掌上舉,氣脈的流注進一步擴大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芒種導引法與少林達摩易筋經的掌托天門勢、八段錦的兩掌托天理三焦和十二段錦托天按頂的動作可互參研習。
掃一掃,觀看視頻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代金剛 中國中醫科學院 張明亮 國際健身氣功聯合會
編輯:董俊彤
審核:朱蕗鋆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
歡迎您投稿,收稿郵箱 sdzywx@126.com